周冰倩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了长达13年的正规音乐教育,而后转战歌坛。那首经典的《真的好想你》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很多歌迷在表情达意时都会首选这支歌。
周冰倩的两大爱好:烧菜与玩车。
窗外,繁华的南京路近在咫尺 烧菜最拿手是“炒鸡蛋”。别以为炒鸡蛋是最简单的活,她炒的可是与众不同,从敲蛋到调匀,从下油到火候,从调料到配菜,她都另有一功,炒成的鸡蛋又鲜又嫩,谁尝都夸“味道好极了!”
玩车却是车盲。所谓“玩”只是鉴赏,家中私车由她出主意选购,造型、性能她谈得头头是道,却由爸妈专用,而她压根儿不会开,原因是对路一窍不通。
“北有天安门,南有南京路”。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对上海南京路的评价曾是“地球上最世界主义的马路。”据说伦敦或巴黎来的贵妇人都在南京路而不是淮海路找到她们一直喜爱的商标,从牙膏、香水到内衣、发夹,一样不落。
对于生长在这里的上海人来说,南京路只是连着外滩和静安寺的一个交通环节,在老上海的口中还会时不时地被称为“大马路”。现在,在与南京路相交的南北走向的小马路里还有不少民宅,虽然在改建成步行街的时候已经迁走了许多,但有些弄堂和老虎窗仍然保存着。 用一些可爱的小玩具来改变家居过于狂放的气氛。
在南京路靠近外滩的一段有一个中央商场,现在变成了一个旧货市场,如北京的秀水街一样,经常会有老外来这里淘些便宜又稀奇的玩意,中央商场里唯一一栋有电梯的房子里住着几十户居民,其中一间的主人就是周冰倩。
“我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是一个乐观而开朗的人,我热爱生活,也喜欢体验生活。”——摘自她的自传《周冰倩——真的好想你》这些看似破旧的弄堂楼房一直是上海人心目中的“上只角”,曾是有钱人家才有资本入住的。今天这里已然是明日黄花,很多人都在等待动迁。周冰倩告诉我们这里是母亲单位分配的,小时候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怀念以往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更喜欢老上海老弄堂那种风花雪月的气息,所以周冰倩将这个一室一厅的老格局重新调整了一下,让空间更为通透,可以舒舒服服地呆在这儿。
橙色沙发、绿色窗框、大红的墙面……只能靠柔和软装饰来中和
准确地说,这里应该是周冰倩的一个休息室。平常的日子里,她有空总会到这里呆一会,看看碟片、听听音乐、发发呆。因为不常住在这里,所以房间的设计只为满足女主人最想要的功能。她也经常会带一些朋友到这里玩,聊聊天,但不会在这里烧饭。也正因为如此,厨房被她改建成了一个迷你吧台,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酒杯和茶具。因为空间被打通了,厅就变得相对比较大,老式的窗子也使客厅变得很有味道,让每一个到来的客人都感到非常地舒适和自由。
装饰 灵性
家居的用色大胆而狂放,纯度很高的红色被大面积地用于墙壁,与老旧的墨绿色钢窗形成很强烈的对比,客厅中间摆放着鲜橙色的沙发,浓墨重彩如纯色泼出的抽象画。配饰也很夸张,复古风格的咖啡机与波普风格的咖啡杯放在一起,周冰倩那端庄凝视的巨大照片挂在厅中正面的墙上。这一切很让我们惊异,根本想像不到平时我们所见的那个拉着二胡,吟唱款款情歌的江南女子竟会喜欢如此浓烈的色彩。
周冰倩对自己的用色很得意,她认为这样的布置很有异域风情,虽然很夸张,但同时也有一种西班牙式的浪漫。周冰倩说:“这样的色彩搭配让人感到生活充满激情,其实也很符合我的个性,很多朋友来了都说喜欢。”但说到这里,她又笑言:“我爸爸妈妈却是被吓坏了。”据说在装修完成后,她请妈妈来看时,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像庙。”
这是周冰倩万万没想到的,为了改善家居这种不太安定的氛围,让气氛更柔和一些,她选择了一些精致的饰品,茶几上和沙发边摆着各种形态的烛台,温暖的白色羊毛垫,柔和的米色棉布窗帘,还有一些可爱的玩具希望能够改变妈妈的不良印象。
周冰倩很喜欢和朋友们在这里聚会,因为这里氛围比较自由。她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小装饰品,让家居很有生活的气氛,小咖啡机是从中俄边界买来的,甚至还有一只铝制的酒壶,虽然平常不太用,但也因为精致漂亮而被她收纳。
橙色沙发、绿色窗框、大红的墙面……只能靠柔和软装饰来中和。
著名的南京路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周冰倩与周围所有的邻居一样在关注这一切。因为她与居住在中央商场的所有人一样,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对这里的所有发展与变迁她都要服从。但这毕竟是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又留给她同样美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