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房贷”政策泼冷水
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的“第二套房贷”政策会让沸腾的房市出现“拐点”吗?让火热的楼市降温是许多人所盼望的,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第二套房贷”所带来的利率浮动究竟会让自己的腰包“减肥”几分是他们关注的一大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11月27日晚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借款人,今后金融机构将要求其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要求商业银行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
在后来12月5日的《补充通知》中重点明确了以下问题:一是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二是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但借款人须提供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据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出具的家庭住房总面积查询结果。其余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住房的家庭,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均应按第二套房贷政策执行。三是已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家庭,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时,也应按照《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新政策执行效果有待检验
对于新政策,一些银行界业内人士认为,“第二套房贷”细则要真正落实到位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果没有新的补充政策出台,这项政策将很难在明年初执行。
央行细则第一条就明确:第二套房贷“以家庭为单位”来判定,但是各个地方的民政部门是不联网的,因此客户要拿结婚证来证明自己结婚很容易,但客户如果要谎称自己没结婚,那银行想核查却很难。
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单位和街道开的单身证明并没有法律效力。而各区民政局只能开出“该客户在该区没有结婚登记”的证明,要在外地登记结婚的就更查不到了。户口簿上反映的婚姻状况往往是滞后的,也不准。因此一些银行机构只能选择让客户出具保证书,一旦其隐瞒真实情况,客户将自己承担法律责任。
还有一家银行表示,按照央行细则,如果客户想以“人均住房面积小于当地平均水平”为理由,要求享受首套房的下浮优惠利率,就必须自己去房产部门开证明,否则银行就按第二套房对待。但问题是,银行没有时间和精力逐个去房产部门查。而市房地产交易与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处的负责人也表示,客户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利率优惠应该由银行决定,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为任何人出具过此类证明。而想要弄清一户人家究竟有几套房也不容易,因为目前有许多外县(市)、甚至是外省市的人员到泉州市区买房,就算目前泉州市全市的房产系统已经联网,但在外市、外省的房产如何调查。
拐点论加重楼市观望氛围
本次央行明确二套房贷应包括纯公积金贷款,但一些银行却抱怨:公积金贷款的信息尚未纳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银行除非一笔笔到公积金管理中心去查,否则是看不到的,而这样做人力投入吃不消。
“第二套房贷”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沸腾的房地产市场就此出现“拐点”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学者、开发商、消费者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虽说每一个政策到了一个地方其影响力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待观察,但这一政策的影响确实已经显现,本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私下也承认,最近的成交量萎缩得比较厉害,许多人都持币观望;在厦门最近的一次土地拍卖会上,甚至出现了很久没有出现的流拍和以起始价成交的现象。但这同时也是对真正想买房人的一种痛苦而漫长的煎熬,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谷底出现时捞个大便宜,但这个谷底什么时候会出现谁心里都没有数,因此只能观望、观望、再观望。也有人认为,两三年前京沪房价狂涨,并没有因为广州房价的平稳出现全国房价的平稳,现在房地产也不会因为深圳的下降就引发全国性的拐点,这只是房地产市场一轮短暂的调整,房地产市场正在积蓄力量准备新一轮的爆发。至于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