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改新方案中,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被特别强调。要求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
深化医改意见发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买药贵”等问题,医改新方案也从政策层面对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等给予了解决的方式。
-关于医疗保障
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增至平均工资6倍
【内容】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全覆盖。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表示,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如果人人都有医疗保障,个人付费比例大幅度降低或者不付,就没有人会喊‘贵’。”据悉,明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增幅为50%,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和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
另外,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逐步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医师多点执业“浮出水面”
【内容】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解读】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采取封闭式管理,医师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事实上,近年来许多专家都有到外地执业的经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外科主任张仁尧说,医师的多点执业可以让基层患者就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缓解老百姓“看病难”之苦。医师不仅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表示,多点执业目前主要是外出做手术,如果术前术后配合不好,将难以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他认为,医师多点执业工作一定要有试点,稳妥地进行,否则会加大改革成本。
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困难家庭
【内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全国所有困难家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解读】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起共同组成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困难人群。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国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快速增加。2007年中央财政补助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4亿元,比2006年增长138%;地方财政资金投入38.5亿元,比2006年增长43%。2008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分别增加到50.4亿元和42.5亿元。
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救助效果日渐显现。2007年,城乡医疗救助人次达到1171万,还资助2957万人参加新农合。
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内容】将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解读】分析人士指出,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涉及亿万人。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对于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全纳入医保药物报销目录
【内容】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解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我国多年来始终停留在储备目录的初始阶段,没有建立起涉及基本药物生产、采购、配送、使用、报销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表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有利于整顿治理药品生产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医药市场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引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药品招标采购不“定点生产”
【内容】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解读】基本药物制度是一整套政策体系,包括目录制定、生产、定价、流通、使用、报销等环节。修改稿在争议最大的定价、生产、使用等领域,给出了新的调整。
“如果按征求意见稿的方案,将使我国30年来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改革,全面倒退回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表示,他把征求意见稿中的“基本药物供应体系”,即政府组织的“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制度,归结为“药物统购统销”模式。而该模式的最大弊病是行政部门垄断,和由此带来的更多商业贿赂和寻租空间。
新医改方案中,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被删除,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相比定点生产,招标采购更多体现市场竞争原则。
药品零售价不全国统一
【解读】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解读】此次修改稿中,把之前颇受争议的“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
基层医疗机构可用非基本药物
【内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
【解读】无论基本药物采取何种生产供应体系,如果医院不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所有的政策目标如控制药费,促进合理用药的意图都会落空。此前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并确定使用比例。此表述容易使人感到,基层卫生机构不能使用非基本药物。
对此,新医改方案在“全部使用”中间加了“配备”一词。“配备意味着基本药物配送到位,但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使用基本药物,也可以使用非基本药物。”上述医改专家指出。
-关于政府投入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补助社区卫生机构
【内容】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金承刚表示,这意味着我国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
“购买服务”,即指政府基于某种考虑,为某些公共服务,如公共卫生服务、某些基本医疗服务,全额或部分埋单,但具体实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向所有符合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
金承刚表示,购买机制的建立,可以调动民营资本的投入,形成公立、民营共存、促进竞争、提高效率的局面。同时,政府购买服务将调整健康服务的治理结构,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行业的规范、监督、绩效考评和绩效改进上。
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内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意见》虽强调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排斥社会资本的介入。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正是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权威人士指出,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坚持医药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缓解“看病难”问题,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新增卫生资源将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
【内容】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
【解读】我国80%的医疗资源在城市,而城市里80%的医疗资源又在大医院,这直接导致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而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则冷冷清清。因此,《意见》提出新增卫生资源要向农村和社区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