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文化“一号工程”、由全省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论证的“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课题,于去年5月起对我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这样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历时一年推出的调研报告,挖掘整理了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十大重点系列,在各界产生了巨大反响。有关专家和学者对省委基于调研报告提出的“文化立省”战略,给予高度赞誉。调研报告执笔人、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郭淑梅说:“文化立省的概念立意深远,它符合中国未来更加偏重科技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我省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在我省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我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渤海文化”的胸襟与气魄,“金源文化”的吸纳和交融,“满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近现代文化积极进取的“闯关东”精神、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吸纳外来文化的自由包容精神;当代为国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这一切,都深深沉淀在黑龙江的文明记忆中,凝聚在黑龙江人民的精神风貌中,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在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理论研讨暨工作推进会上说:“历史文化资源是民族文明的血脉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品格的体现与凝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特有文化形态的依托和载体。每一个成熟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种文化品质正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同时又成为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和区域人文精神的内核。挖掘与开发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就是要更清晰准确地揭示我们的地域文化内涵,让我省人民增强文化归属感,不断实现对本土文化的自豪、自觉与自信,从而塑造和提升黑龙江人的文化品格与精神气质。”
盘点沉寂多年的“文化富矿”,黑龙江人对实现本土优秀历史文化的光大与传承,充满了信心。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广电局、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新闻出版局、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文联、省作协、省社科院、省旅游局、省画院、省轻工总会等单位正在联合拟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机构”,下设8个创意中心:文学创意中心、舞台艺术创意中心、广播影视艺术创意中心、造型艺术创意中心、民间民俗工艺品创意中心、出版创意中心、动漫及网络游戏创意中心、旅游文化创意中心。
更多优秀独特的本土文化产品正待“破茧而出”。 让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量。积极参与“一号工程”调研的我省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名词——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高度,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要求,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省艺研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薛成荣说:“开发和利用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因为保护不仅仅是科技的,也是人文的。当今世界,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已经形成发展趋势。加强文化建设,对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增强国家亲和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发达国家,文化早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介绍说:“美国、日本的文化产业已经开始代替重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远没有我国乃至我省文化多样性的有利条件,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却使‘韩流’近十年来在亚洲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韩国文化也随之走向了世界。” 文化立省,全民受益的长期工程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衣俊卿强调说:“在这样一个发展时期,我们应当形成特殊的文化自觉: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审视和定位我省文化发展战略。同时也要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和关照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觉地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我省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而提出的“文化立省”的概念,在我省文化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衣俊卿说:“文化立省至少应有四方面含义: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具有我省地方品格、同人们血脉相连的优秀文化精神凝聚全省人民,为构建和谐龙江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二是用大文化的理念思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为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文化动力;三是提升我省的地区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四是倾力打造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使之直接进入纵向和横向多种形态的复合产业链,实现文化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不单是某些文化人或宣传文化机构的事情,也是一项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长期工程。对此,参与“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课题的专家们纷纷给予肯定。郭淑梅说:“国内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树立国家民族形象、区域形象,扩大影响,以文化开发项目造福一方的例子非常多。这项工程与和谐社会建设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化建设本身,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大事。” |